- ·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征[10/30]
- · 《俄罗斯研究》杂志社刊[10/30]
- · 《俄罗斯研究》期刊栏目[10/30]
- · 《俄罗斯研究》数据库收[10/30]
- · 《俄罗斯研究》投稿方式[10/30]
- · 俄罗斯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0/30]
刍议世纪侨民浪潮下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 世纪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等等。这些作曲家不仅为俄罗斯音乐留下了巨大
20 世纪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如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等等。这些作曲家不仅为俄罗斯音乐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引领了当时世界的音乐潮流。然而,笔者发现,在俄罗斯某些特定的时期,一些作曲家都不约而同地离开祖国,在异国他乡进行创作和生活,此时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都在某个特殊时期选择背井离乡?离乡之后对他们的音乐创作有什么影响?都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20 世纪初俄罗斯的侨民浪潮
20 世纪初,俄国国内政局混乱,一些俄国人因为反对苏维埃政权而离开祖国,还有一批人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驱逐出境,甚至还有一些人只是因为恐惧而逃走,正是在这样数百万人的逃离下,掀起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规模的侨民浪潮。
在1917 年,俄罗斯帝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并取得胜利,这场革命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推翻,这时依附罗曼诺夫王朝的贵族和政府官员因为害怕被牵连而离开俄国。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宣告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时,一些商人、学者、贵族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官员移民国外。随后,俄罗斯帝国官员和军队成员组成白卫军发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战争失败后,大量白卫军官、军人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和家人又纷纷逃离俄国。最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开始出现许多反苏反共的言论,苏俄政府为镇压也将其全部驱逐出境,但其中还有不少被牵连以及由于恐惧而逃离的知识分子。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当时大批俄国人被迫逃离祖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界”的概念。其中逃离的音乐家就有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等。
二、侨民后的作曲家与祖国的羁绊
离开祖国后的音乐家们并没有切断与祖国的联系,反而一直尊重和保护俄罗斯的音乐与文化。但是在对待俄罗斯国内的制度方面,许多音乐家也表现出了不满的情绪。如拉赫玛尼诺夫就对新的政府表现出不满与恐惧的心理,身为贵族的他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多少无法理解,再加上他的家产也被革命政府扣押,导致其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减少音乐创作,为了赚钱投身于各种演出活动中去,因此他对苏联政府更加深恶痛绝。终于,拉赫玛尼诺夫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导致苏联政府在全苏范围内禁演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使得拉赫玛尼诺夫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普罗科菲耶夫在政治上则选择了逃避的态度,他也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名不问政治的音乐家,这也导致他的《第一交响曲》被认为是“逃避现实”的作品,还被扣上了“资产阶级知识界政治上冷淡”的帽子。
尽管对祖国的政治有不满,但音乐家们还是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当时大部分的侨民都认为苏维埃政权不会维持太久,终有一日他们可以再次返回祖国,他们从心底认为苏联并不是俄罗斯文化的真正代表,流亡海外的俄国侨民才是俄罗斯文化的真正代表者,他们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俄国本土之外把俄国文化和传统传承下去。”由此可见,流浪在外的俄国侨民虽然对当时社会制度表示不满,但依然怀念祖国,深深眷恋着祖国的文化,他们愿意担负起继承和发展祖国文化的重要责任,期望在“黑暗的政府”倒台后,能够带上他们心中真正的俄国文化再次返回自己的祖国。音乐家们的心中自然也有这样的信念,他们虽然流浪在异国他乡,但他们依然想要创作自己的民族音乐,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也曾在国外多次肯定地说:“俄罗斯音乐面临着伟大的未来。”
因此,他们在法国开办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学院,许多俄国优秀的音乐家如马克·夏加尔、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和费奥多·夏里亚宾等都在这个学校执教,吸引着全世界喜爱音乐的俄国侨民来到这里。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学院的创办一方面为流浪在外的同胞提供了一个落脚处,让他们的才能有所展示;另一方面也让远离祖国热爱音乐的侨民可以学到传统地道的俄罗斯音乐,为传播和发展俄罗斯音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侨民音乐家坚持自己的音乐传统,有意引导和传授学生学习俄罗斯音乐,拒绝被同化。
最后,侨居异国他乡的音乐家们还表现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如普罗科菲耶夫就在这一时期坚持创作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作品,在得到可以回国的机会时,普罗科菲耶夫激动地说:“外面的空气不能给我灵感,因为我是俄国人……我必须回去。”拉赫玛尼诺夫在离开祖国后创作数量骤降,他在美国痛心地说道:“离开俄国后,我失去了创作的欲望。失掉祖国后,我失去了自己……”在流亡瑞士期间,他甚至在当地重建了一个家乡的伊万诺夫卡庄园,只有在那里,他才又重新获得了创作源泉。
文章来源:《俄罗斯研究》 网址: http://www.elsyjzz.cn/qikandaodu/2021/0302/388.html
上一篇:中俄音乐教育方法比较
下一篇:俄罗斯与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区别探究